信息
人才招聘
拼车信息
租房转让
房屋买卖
求职简历
征婚交友
二手车辆
出售求购
便民电话
商家信息
生活
新绛新闻
新绛视频
新绛
新绛特产
新绛景点
新绛美食
新绛名人
新绛历史
新绛民俗
便民
实用工具
违章查询
网站帮助
招商合作
联系我们

新绛“锅盔王”的传统坚守

2016-02-24 17:23:53 浏览:4910

在新绛县繁华的汾河湾汽车站,有一个专做传统绛州锅盔的铺子。一间门面,不过丈余,在店铺林立的汾河湾市场,若不是刻意地寻找,人们几乎忽略它的存在。然而,那些对锅盔“情有独钟”的食客们,总是隔三岔五,不厌其烦来到这里,为的就是品一品那地道、实在味儿,在满足味觉享受的同时,更触动心灵深处那一份醇厚的情感回归。

锅盔,作为古绛州一带传统食品,与饼子一样,同为发面烤食,却没有饼子的干燥。用民间的酵窝窝发面,用地道的旱地小麦起面,和面掺水恰到好处,再揉上五六十遍,软硬全凭经验和直觉,一斤重的面团,和上香油,沾上芝麻,擀成椭圆状,厚约寸余,一刀为二,一块半斤。然后放在起油的鏊子炕上,三分熟后,放入特制黄泥炉内用木炭火烤,烤至表皮焦黄,内里酥香。热食,油香、麦香、木炭火特有的醇香扑面而来,入口筋道,唇齿留香。这一种传统的做法,因为用料要求严、程序讲究,大多数制作者畏难不用。锅盔,遂于饼子同流,久之,认为锅盔即饼子者,不在少数。

老王,却要反其道而行之。

老王大号王俊明,土生土长的新绛人。年纪六十出头,许是经年守摊之故,满脸的皱纹、佝偻的腰身,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。而王俊明的“老”在这里又比别人多了一层内涵,那就是他几十年为人做事的“讲究”,一如《老炮儿》中的六爷,为人做事得有个规矩。

做锅盔,本就是一个本薄利小的苦买卖——头天晚上发面,天不亮就得起面,一整天就在不停地揉面、擀面、切面中忙活。但老王又比别人多了劳作。先是选料,老王进的面粉,就认定了阳王一带旱塬地区的小麦粉,每一次都是老王亲自去看、去验。其次,老王用的炉料,必是汾南果木木炭和马首山的山木木炭。再是用的炉,一个月必拆,用新鲜的黄土泥重抹。仅仅这些,老王的成本就比一般人打饼子高出了许多,但老王之所以乐此不疲,要的就是那原汁原味的绛州锅盔,就是要对得起和他一样讲究的食客们。

老王的讲究,还在他的“固执”。从当初每天卖不到一袋面的锅盔开始,到如今每天卖到几袋面的成品,老王坚守自己的底线:宁可多加几个人工,决不在用料和程序上走样;宁可走掉几个顾客,也不“粗制滥造”。一次,有个老太太寻着要买老王几块锅盔,眼瞅着老王的炉子上放着十几块,但老王硬让她等。终于老太太不耐烦了,把钱放在老王面前,拿起锅盔就走。老王一瞅心里就着了火,丢下手中的活计就追了出去,“您看您这是,有,我还能不卖您?这是人家太原人订的,我不能给您。”没有办法,老太太只好等了半个小时,才乐颠颠地拿上锅盔。

老王十几年的坚守清贫了自己,家里没有像样的房屋和家具,但他坚信世道沧桑终有知音。偶然的一个机会,县里一名干部发现了老王和他的锅盔,几次长谈便成忘年交。在他的帮助下,给老王搭起新的工作棚,制作了工作服,又邀请县里的文化人给老王的铺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号——“锅盔王”,又用上了新的包装,老王的锅盔一下上了档次,电视台也采访了老王,让老王一下成了“名人”。但老王的心事依旧,专心做好他的锅盔,“咱就是一庄稼户,咱就是干这个的。”

一块锅盔,巴掌大小,但它承载的世道人心,浓浓乡愁,一如同它的清香,醇厚绵长,沁人心脾。(杨英杰

 

热门推荐

关于新绛588信息网 | 法律声明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帮助中心
Copyright ® 2007 - 2014 新绛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